|
發菩提心一定要通過發心儀軌,如果不按照儀軌,發菩提心不一定如法。我們為什么要按照儀軌修行?儀軌是從佛那里一直傳到現在,是非常規范、清凈的修行方法,歷代祖師們都是通過這些方法才發出菩提心,才解脫成就的。我們要按照儀軌來發菩提心、發愿、回向,這樣才能達到圓滿。 現在人都愿意自己“創作”,早晚課也是,自己隨便定,一會兒念阿彌陀佛,一會兒念《大悲咒》,一會兒念《金剛經》,一會兒念《楞嚴咒》。在藏地也是,那些老年人沒有什么文化,不會念儀軌,上師如意寶為了方便這些人,也傳承了很簡單的四句發心和四句回向的儀軌。但是有的人還是不念,自己發愿,說了很多,始終也沒有到位;叵虻臅r候也是,回向給這個,回向給那個,“回向給我殺的、欠的某某眾生……”這都不是清凈的因緣,也不是清凈的心。 尤其是藏地那些老太太,特別愿意繞佛、繞塔、轉轉經輪,天天做這些,也知道要發心、回向,但是她們不懂佛理,所以始終說不到位,做不到位,這都不如法。我到漢地一看也有這種情況。我問很多人:“你上的早課是什么?是學著寺院做的,還是師父給你安排的?”他們說,“沒有,我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! 無論早課還是晚課,每個修法都有前行、正行和后行。但是很多人做的時候都混雜在一起了。這不是盲修瞎煉嗎? 修行有兩個關鍵。第一,修的必須是正法。如果趨入邪道,下場只有一個——下地獄。第二,一定要有完整的儀軌和修持方法,否則念得再多也不會成就,白白地浪費了解脫的機會。 我們一定要按照儀軌來發心。發心的內容里有皈依,皈依了就受皈依戒了;通過儀軌發菩提心,就受菩薩戒了,發菩提心和受菩薩戒是一個過程。無論受什么戒都一樣,有皈依的基礎,才能得到戒體。我們受八關齋戒也是,首先是皈依、發心,然后才受戒,我們的儀軌都是這樣的。顯宗《俱舍論》里也有這樣的說法:誰都可以受戒,誰都能得到戒體,但是沒有皈依的人,受戒不能得到戒體。所以在這一點上,顯宗、密宗是相同的。 發愿文也有很多種,我們主要念的是《普賢行愿品》和《大圓滿愿文》。諸佛菩薩的愿望都包含在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里,普賢菩薩的愿就是《普賢行愿品》的內容,沒有普賢菩薩的愿不能解脫,不能成佛。想修持大圓滿法,就要用心念誦《大圓滿愿文》,這樣才能證得大圓滿法的真理。 如果發心、發愿、修正行的時候做不到清凈圓滿,那么永遠也修不成清凈圓滿,因為方法有問題。尤其是有些愛耍小聰明的人,自以為很有智慧、很有見識,自己編造課誦、儀軌,這樣做不但沒有功德,反而還有罪過。這個罪過不是一般的罪過,這叫誹謗佛法、破壞法身,要承擔惡果的。 儀軌是方法,通過這種方法才能發心、發愿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,如果方法不正確,做什么也不會成功。發心、回向都要通過方法才能達到圓滿,自己認為發心、回向了,實際上沒有到位,就等于什么都沒做。 如果你真的成就了,真的成佛了,你是個大成就者,是個佛菩薩,那你完全可以自己說了,也可以自己編。這樣你說的和佛說的沒有什么區別,你說的是真言,編的也是經文。如果你沒有成就,你說的這些只是一般的、不清凈的語言。佛說的是金剛語,叫真言,里面有我們看不到、想不到的東西——加持力。就像表面上看是同樣的兩杯水,但一個是白水,一個是甘露,白水喝了只能解渴。甘露看起來是白水,但是喝了不僅能解渴,還能消除業障、增長智慧,因為其中有佛菩薩的力量。 任何人都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,但這只是一般的語言,里邊沒有力量。金剛語、真言是佛菩薩、大成就者說的,有消業、增長智慧的力量。一個是語言,一個是真言,這兩者完全不同。真言是從真心里流露出來的。語言實際上是假的,因為不是從真心里流露出來的。假言就是假藥,吃假藥就不能治;真言才是真藥,吃真正的藥才能治病、才有意義。 一定要按照經論續部里的儀軌和方法來做(顯宗里是經,密宗里是續;顯宗里是方法,密宗里是儀軌)。我為什么強調這些?因為現在這個問題很嚴重,很多人都自己安排,自己創作。這些說明了什么?說明了不懂佛法、不懂佛理。如果想做就要按照儀軌、按佛說的真言去做。佛以前怎么說,你也那么說;上師們怎么說,你也那么說,一個字不落,一個字不加。這樣才是如理如法的。
|
|